您好,欢迎光临四川成考网(www.asiaedu.net)!主要为四川成考考生提供报考咨询、考前培训服务的网站,所有报考信息以四川教育考试院为准。

服务电话:139-8096-9564

XML地图 | 网站导航
成考专题:

【四川函授专科】考试复习资料语文--二十八篇

发布时间:2018-11-16 21:47:09 编辑整理:四川成考网 浏览热度:(

二十八篇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一、《战国策》

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二、背景简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侍奉……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三、语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反,通“返”。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故振慑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xiànɡ),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捧着。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奉,通“捧”,捧着。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2.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

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名词,教化。读jiào。

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准备)。

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动词,振作奋起。

图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

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名词,居所。

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家。

诏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名词,朝廷。

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动词,皇帝下令。

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

3.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其人居远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马上。

乃欲以生劫之生,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4.古今异义词

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照顾,考虑。

左右乃曰左右,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5.常见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

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

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

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同上)

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

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

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

献(于)秦王(省略介词)

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

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

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

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表反问,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事所以不成者……同上。

6.成语典故

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图穷匕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

读zhǐ。

四、课文评点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写秦军势如破竹,说明故事的背景。]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地图事此处仅一语带过,便不再提,而奥秘尽在其中,至“图穷而匕首见”,真象乃白。如此章法,妙!而“得樊将军首”,难啊!更何况太子又不忍伤长者。]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诉说秦之惨无人道,激发了樊给期复仇的怒火。]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照应上文“诚能得樊将军首,……秦王必说见臣”。可见非此不足以见秦王。]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再晓之以义,驱使樊给期下定以死报仇的决心。一举两得,但代价惨重。]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樊於期见义勇为,杀身图报,坚毅果断,不愧为将军,不愧为义士。]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先扬一笔。]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已有武阳,还“有所待”,荆轲实感人手不足,没有得力的助手,就没有成功的把握,预示了失败的可能。伏下一笔。]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荆轲发怒辞决,赌气欠沉着。]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知其“不复还”也。]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易上送别,击筑而歌,触景生情,千古绝唱,垂泪渧泣,何等英雄气,何等悲壮风!预示此行凶多吉少,生离死别,凄楚悲怆。从容赴难,义无反颈,易水一别,扬名千古!]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非“宠臣”不能代言,除“厚遗”焉能进殿。荆轲深谋远虑,早见及此。打通关节,为“刺”铺平道路。一缓。]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果如荆轲所料!秦王贪婪之心得到了满足,轻狂之极,可惜高兴得太早。再缓。]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波澜突起,为什么“荆轲有所待”,担心即←—此。一个“怪”字,可见败露。荆轲一“顾”一笑,沉勇机智,相机应变,化险为夷。]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把“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的用心所在。]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果如所言,“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大功即可告成。然一波三折,“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绝袖”,出乎荆轲意料,但却免了秦王一死。真是巧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岂止群臣“尽失其度”,秦王又是何等地狼狈不堪。荆轲逐秦王,武阳安在?“卒惶急无以击轲”者,秦王也。何人“乃以手共搏之”?不知也!]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dǐ)轲。[这也是“急中生智”。秦王论功赐黄金百镒。]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什么真龙天子,吓昏了头脑,“惶急不知所为”,也和常人一样,甚至还不及常人。]左右乃日:“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孤注一掷。]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笃骂”,真是蔑视强暴的豪壮的英雄本色。]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秦王惊魂未定,反衬出荆轲超人的智勇的英雄形象。]

 

五、段落大意及结构

《荆轲刺秦王》各自然段的大意

1.本段记叙了荆轲入秦前的危急形势:燕国的紧邻赵国已被秦国吞灭,战火已燃至燕国南部边境。

2.本段开始写了太子丹在万分紧急的形势下渴望荆轲即刻赴秦的焦急心情,接着写了荆轲虽理解此事紧迫,但也提出“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的关键性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献上秦国正在出极高赏格缉拿的樊於期的头颅,以此作为信物到秦国。而太子丹对此种办法不能苟同,不忍心伤害投奔自己的长者。

3.本段的中心内容是写樊将军自刎献出头颅的壮举。但作者采用的是层层逼近的方式写出这一结果的。荆轲得知“太了不忍”后,便私下会见樊将军,作了一番恳切的谈话。他首先交代了秦王对其父母宗族的残暴处置,而后又说明了对他自身的悬赏追购,新仇旧恨,致使樊将军燃起了更猛烈的仇恨之焰,而只恨报仇无计。在这样的火候下,荆轲提出“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的计策,并详细描绘了实现计策的未来情景,即以樊将军头颅为信物见秦王而报仇,樊将军因而自刎。这些,为荆轲赴秦作了重要准备。

4.本段记叙了太子丹听到樊将军献出头颅的消息之后的悲痛状况,但为了完成赴秦刺杀秦王的大事,也只得承认现实。

5.本段叙述了太子为荆轲赴秦所做的准备工作:这是从“物”方面,即备匕首一事做的十分细致的准备。

6.本段继续叙述太子丹为荆轲赴秦所做的准备工作,是从“人力”方面,即从派助手一事写如何做准备。

7.本段叙述荆轲实际感到秦舞阳一个小孩子,人力不敷,约请远方朋友而又未到,只得留待。

8.本段叙述了荆轲因“待客与俱”迟迟未能成行与太子丹急于事功间的矛盾,太子“疑其有改悔”,故说出“先遣秦武阳”的打算,荆轲说出迟行的道理后,愤然辞行赴秦。

9.本段点出为荆轲送行。

10.在上段叙述荆轲匆匆告别的基础上,又十分真切而生动地描绘了易水送别,慷慨悲歌的壮烈场面。

11.这一段写荆轲入秦以后,为完成刺秦王之大事而采取的有效办法:首先“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以打通关节。

12.本段写蒙嘉在秦王面前为荆轲见秦王铺平了道路,他先讲明燕王对秦国十分畏惧恭顺,再进一步讲明燕王如何诚心诚意侍奉秦国。这样,就满足了秦王的骄傲心理,同时,由于是宠臣所言,也增加了对荆轲的信任感。

13.本段记叙了秦王被诱决定以九宾大礼迎接燕使者荆轲。

14.自本段起,故事进入高潮。作者叙述了因秦武阳“色变振恐”而引起“群臣怪之”,在这一发千钧的时刻,荆轲应付自如,巧加掩饰,致使秦王未识破破绽,事情得以进行。

15.本段记叙了壮士荆轲初与秦王交锋,因“图穷匕首见”,荆轲必须抓住时机勇刺秦王,但初遇挫折。

16.本段记叙了荆轲虽遇挫折,但仍勇敢地追逐秦王使其狼狈地“还柱而走”,并使秦国群臣及侍卫全处于惊惶、被动的地位。

17.以上两个自然段记叙了由于秦王侍医在关键时刻以“药囊提轲”,使秦王得以拔剑砍伤荆轲,荆轲在英勇奋战后,身受重伤,但仍表现了他威武不屈的精神,他“箕踞以骂”,并说明事败的原因是为了生擒秦王。

18.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荆轲壮烈牺牲。

最后这一自然段是尾声:秦王惊魂未定。

 

《荆轲刺秦王》的结构

第一部分(从“秦将王翦破赵”到“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的缘起

燕国危亡之际,太子丹就请荆轲谋策,荆轲想用樊於期的头取悦秦王,以便行刺,太子不忍,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从“荆轲知太子不忍”到“遂发”)行刺的准备

1.荆轲私见樊於期,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2.入秦行刺的第一件准备工作:函封樊於期首级。

3.入秦行刺的第二件准备工作,求徐夫人的匕首。

4.入秦行刺第三件准备工作,令秦武阳为副。

5.荆轲迟发缘由。

6.太子丹见荆轲迟迟未发,“疑其改悔”。荆轲怒斥太子丹,告别赴秦。

第三部分(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到“终已不顾”)易水送别

1.以“白衣冠”送荆轲,为易水送别,创造悲壮、凄怆的气氛。

2.易水送别,有力地突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的刚毅性格和英雄气概。

第四部分(从“既至秦”到“秦王目眩良久”)廷刺秦王

1.秦武阳脸色大变,引起秦国群臣的怀疑,荆轲谈笑而饰,足见超人的勇气、胆量和智慧。

2.秦王被逐狼狈不堪,荆轲行刺一无所惧。

3.写在极短的时间内,秦王殿庭上下混乱,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群臣惊愕,左右呼喊,有动作,有表情,有高呼,有怒骂,组成一幅惊心动魂的场面。

4.身受八处创伤,事败还能“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凛然无畏的性格刻画无遗。

5.荆轲被斩后,威震六国的秦王仍因惊惧而“目眩良久”,其紧张慌乱情状如见其人。

六、内容分析

《荆轲刺秦王》是节选自《战国策·燕刺》中的一篇深受人们喜爱的名篇。本文反映的事件是重大的,文字十分精炼生动,情节发展波澜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本文通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始末,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与燕国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实际上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强秦同其他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斗争。

本文从荆轲将入秦作准备工作写起,接着写他在太子丹的催促下启程赴秦,及至到秦国后巧用“打开关节”的办法“拜见”秦王,最后记叙了刺秦王的壮烈举动及其惊心动魄的场面。对这一复杂的事件,作者不但写得精彩、生动,而且文字十分洗练,有很强的感染力。

七、人物栩栩如生

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千载以下,还令人感到凛然而有生气。行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

通过易水送别时的慷慨悲歌的场面,行刺时的短兵相接的惊心动魄的情景,不仅富有戏剧效果,而且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作者是怀着敬慕的感情,塑造了荆轲豪爽不羁,见义勇为,不惜牺牲这一人物形象的。通过“行刺”这一特殊事件,也揭示了燕、秦誓不两立的尖锐矛盾。对于秦统一中国的是非功过问题,西汉时贾谊《过秦论》以及三国时诸葛亮《答法正书》有着详细的论述。我们对此不必再纠缠它。但还有人指责荆轲是亡命之徒,这是对荆轲的错误理解。至于“四人帮”之流说荆轲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小丑,那是站在法家立场上,别有用心的阴险邪说。今天我们已洞悉其奸。

历来歌颂荆轲这一人物不乏其人。除司马迁外,例如东晋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就写有《咏荆轲》一诗,对荆轲敢于和秦王政拼搏,就作了大胆的肯定。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不要回避历史的真实。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报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秦王,贪婪,专横,凶暴,但又外强中干。秦是崇尚暴力的国家,长平之战,坑赵降卒四十万人。秦王在东方诸国人民的眼中是一个极大的暴君。樊将军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还以“金千斤,邑万家”悬赏捉拿樊於期。何等刻毒。一旦得樊於期首和燕督亢地图,立即“大喜”,多么贪婪。当荆轲逐时,秦王狼狈不堪,威严扫地。斩了荆轲,还“目眩良久”。

太子丹,不以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而坐待灭亡,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孤注一掷,诚不得已也。但急于求成,“始速祸焉”。欲速则不达。

樊於期,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

高渐离,是荆轲的朋友。易水送别时,他只是“击筑”。从他击筑的情调,可以看出他是相当激奋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五年后,前二二二年,燕国为秦所灭。秦兼併天下之后,下令捉拿太子丹和荆轲的客人。高渐离逃到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给人家做傭工。一天听到堂上客人击筑,他在旁批评,主人命他击筑,才露出本相。秦始皇知道后,命人用马粪燻瞎他的眼睛,教他击筑给秦始皇听。高渐离把铅放在筑里,举筑击秦始皇,替燕国报仇,没有打中,被杀。这都反映了六国人民反抗强暴的要求。

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陛下”,“色变振恐”。这是一个少年的性格特点。

八、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形格。

如: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一句话,太子丹仁慈之心可见。

荆轲与樊於期的一席对话,荆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之以谋,大智大勇;樊於期,痛于骨髓,切齿拊心,复仇之心,溢于言表。樊於期的“仰天太息流涕”的神态,“偏袒扼腕”,“自刎”的动作,使他的语言形象化了。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似乎“万事俱备”了,但荆轲迟迟不动,不动也是一种行为。太子迟之,荆轲叱之,但均未名其妙处。直到“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方才省悟到荆轲为何“留待”。这就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荆轲的性格。

荆轲易水一曲,名垂千古。人物的神态、表情,慷慨悲壮。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色变振恐”的神色,写出武阳的年幼胆怯;“群臣怪之”的神态,说明荆轲一行行迹可疑。荆轲一“顾”,一“笑”,一“谢”,竟然化险为夷。

秦王“还柱而走”的狼狈,以剑击轲的残酷,以行动说明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的暴君。

荆轲被断左股,虽然,仍“引其匕首提秦王”;身“被八创”,“知事不就”,还“倚柱而笑,箕踞以骂”,通过荆轲的行动、语言,塑造出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秦强燕弱,矛盾尖锐,斗争复杂。作者把人物放在这一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自身的活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九、参考译文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赵国的全部土地,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呢?”荆轲说:“就是太子不说,我也要来拜见您了。现在空着手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就无法接近秦王。现今那个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如果确实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处境很困难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个人的私利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你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暗地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宫为奴婢。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的封地作赏格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面朝天长声叹息,流着眼泪说:“我每每考虑,常常恨入骨髓,但是想不出什么计策啊!”荆轲说:“现在有些话,可以用来解救燕国的忧患,又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就上前问道:“要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善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而右手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你是否愿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所考虑的,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割颈自杀。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乘马车飞奔而去,伏在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事已至此,没有办法,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盒子封好。

这样,太子预先寻求世上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用毒药水淬火。于是整理行装,准备派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阳做副手。

荆轲等待一个人,想让他一起去。那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过了一阵子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主意后悔的想法,就又请求他说:“日期已经没多少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图吗?请允许我先打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大声呵斥太子说:“现时去了而不能回来复命,是没用的人!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预料生死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一同去。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我就此告别吧!”于是动身出发。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内情的人,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泪哭泣。荆轲又上前歌唱道:“风声萧萧啊易水寒冷,壮士一离去啊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圆睁怒眼,头发向上竖起好像要冲起帽子。于是荆轲上车离去,始终不回头看一眼。

荆轲到了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贿赂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为他事先对秦王说:“燕王确实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大王,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向秦国进贡缴税,只求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为大王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了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安排下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手捧装着樊於期头的盒子,秦武阳捧着装着地图的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秦武阳脸色变了,十分恐惧,秦国的群臣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边远地方的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拿武阳捧的地图来。”

荆轲拿来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全部打开时匕首现出。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就拿匕首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惊骇,耸身站起来,挣断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又怕又急,剑插得紧,不能立即拔出。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完全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站在殿上陪侍君主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手执兵器,都排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主的命令不能上殿。当时秦王正处在危急之中,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都惊惶失措,不知怎样来杀荆轲,仅仅用空手同荆轲对打。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生夏无且将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正绕着柱子逃跑,惊惶失措,不知怎么办好。他的左右侍臣提醒说:“大王把剑背到背上!大王把剑背到背上!”于是秦王拔剑刺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伤残倒地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过去刺秦王,没有刺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刺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荆轲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着柱子大笑,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着说:“事情之所以不能成功,是想活活地挟持你,一定要你同我们订下条约回报太子啊!”

秦王的左右侍臣上前,斩了荆轲。秦王吓得眼花了很久很久。

本文标签:四川成考 四川成考语文 【四川函授专科】考试复习资料语文--二十八篇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asiaedu.net

本文地址:http://www.asiaedu.net/yuwen432/2820.html

《四川成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文章

考试提醒

2024年全国成人高考预计还有

考试时间:10月19日-20日
助学报名入口 成绩查询系统

报考服务

热门专业

招生老师微信

微信公众号

四川成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扫码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四川成考相关问题,与资深老师直接在线进行交流、为您解答